东莞瑞德佑业经贸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769-6253897
邮箱:service@gzpash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戴志强:确定钱币文物价值的几个因素

编辑:东莞瑞德佑业经贸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戴志强:确定钱币文物价值的几个因素
文化部2001年4月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三级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这是确定文物价值的准绳,也是确定钱币文物价值应该遵循的总的原则。

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结合钱币自身的特征,在确定钱币文物价值的时候,以下几点需要我们予以重视,适当掌握。

一、纲要钱和版别钱的区别

纲要钱是指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一类钱币的代表作品,尤其是铸行时间不长,遗存数量不多,但在钱币史上,或者在某一个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钱币,有了它便可以说明一段历史、证明一个事实、解开一团迷惑。譬如:西汉武帝继位以后铸造的第一种钱——“三铢”钱,便应该属于纲要钱之列。因为“三铢”钱是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第一次实践(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它打破了秦始皇以后铜钱钱名定格为“半两”的习俗。其二,“三铢”钱是我国早期摸索钱币单位重量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后来确立“五铢”钱的体制,即每枚钱的单位重量确定为重五铢(合今4克弱)积累了经验。其三,“三铢”钱在铸钱工艺的改革上,也是一次重要的实践,它改变了秦“半两”钱不铸外廓的习俗,因为有了铸外廓的“三铢”钱,才有了后来的有廓“半两”钱,才有了有廓会同通宝“五铢”钱,才有了所谓的赤仄(侧)钱的制度,即钱币铸成以后,要经过净边磨光的制度。所以,“三铢”钱虽然铸期很短,但在中国钱币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在2005年嘉德的春季拍卖会上,辽早期的古钱“会同通宝”,以5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古钱币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会同通宝”钱能卖出这样的高价,当然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枚纲要钱。因为它的发现,弥补辽早期的年号钱了辽早期年号钱的一个空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辽早期铸年号钱已经成为制度,但每种年号钱的铸额极少,只是象征性的铸钱,其政治上的用意要远远大于作为货币的实用价值,所以它在货币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别品、不同于一般小版别的差异。除“会同”钱之外,辽早期的年号钱,包括天赞、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所铸的通宝钱几乎都是孤品或珍品,也都属于纲要钱之列。

所谓版别钱,是指不同书法、不同制作、不同版式的同类钱币,只是小版式的区别,其中有的遗存也极少,它们的存在,当然也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但和纲要钱相比,其影响和意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样钱、祖钱(雕母钱)、母钱和子钱的区别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翻砂铸钱一般会有如下的程序:一是上报样钱,逐级上报,直至皇帝,称为上呈样钱。二是根据御批的样钱,由主管部门铸造标准样钱,分送各铸钱局(监),称为部颁样钱。三是各铸钱局(监)依照部颁样钱,制作钱模。一般是先雕制出祖钱,亦称雕母,再由雕母钱翻铸母钱,亦称为铸母。雕母钱和铸母钱都是翻砂铸钱用的钱模,前者为原模,后者为工作模。四是由钱模,即母钱翻铸制钱,亦称子钱,即正式发行流通使用的钱币。区别样钱、祖钱、母钱和子钱,是钱币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呈样钱除铜样之外,还有牙样、玉样、木样等不同的质地,但凡是上呈样钱,为数极少,正常情况下,应该都归为一级品文物。现在所见清钱中的部颁铜铸样钱,多是外廓比较宽阔,制作比较厚实的,和一般制钱有所区别,部颁样钱和铸母钱的遗存都不多,但和前者相比自然会多一些,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决定,一般亦应是二级品以上的文物。祖钱是原模,遗存者极少,当然是珍贵文物。子钱则是普通使用的钱币,一般遗存数量比较多,文物价值也会比较低。

三、设计、铸造过程中形成的版别和发行、流通以后造成的变异之间的区别在钱币鉴定中,要注意细微的版别差异。同名钱币的版别差异,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铸造的同名钱币。唐宋以后,有些同名的钱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铸造过,如“开元通宝”钱是唐朝的主要通货,但唐以后的某些时候,也铸过“开元”钱,如十国南唐、吴越和闽,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期都曾经铸过。又如“太平通宝”钱是北宋太宗时期的钱币,但宋以后的某些时候,也铸过“太平”钱,如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就曾经铸过。对于这些不同时期铸的同名钱币,因为时间相隔比较远,早期钱和后铸钱的铸期处于不同的时代,所以反映在钱币上的时代烙印比较明显,相对讲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不同地区铸造的同名钱币,甚至是不同国家铸造的同名钱币,诸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仿铸过中国的古钱,包括唐、宋、明各个时期的古钱,因为是异国他乡的仿铸品,其神韵气息自然不同,即使是拿中国古钱作模翻铸,其材质、轻重和铸造工艺等也会有所不同,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烙印,所以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区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铸造的同名钱币,它们的文物价值当然是不一样的。

二是同时代的同类同名钱币也会有版式的区别。同类钱币的版式区别,往往都在细微之处,它们不仅是钱币鉴定的重要内容,也是钱币鉴定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钱币的文物价值。譬如,北宋盛行“年号钱”制度,盛行“对钱”制度,钱局(监)林立,兴废变化无常,尽管中央王朝有标准的样钱颁布,也有严格的合金比例和工艺流程的规定,但各地钱监在雕刻和翻铸母钱的时候,由于匠人的手法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微的差异,这便导致了同名钱币会有不同的版式。不同的版式钱,因为铸地不同、铸期不同、铸额不同、遗存数量不同,便会有不同的文物价值。譬如北宋的“圣宋元宝”钱中有一种称为“木宋”的平钱(普通“圣宋”行书钱,“宋”字木部非楷书“木”。);“宣和通宝”钱中有巨头“宣和”(钱文字大,特别是4个字的头部硕大。)圆贝“宝”、“宣和”(钱文“宝”字贝部的方框呈圆形。)等等。这些版别差异都是在钱币设计、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钱币的铸地、铸期等研究,都是重要的实物资料,且遗存极少,所以都属于珍贵文物之例。

三是钱币发行以后,在流通、使用,乃至传世过程中造成的“版式”区别。一般情况下,对于钱币发行以后形成的版式变异、磨损、破坏,应该不属于钱币的版别问题,也就谈不上文物价值。所以钱币版别的鉴定必须分清它们形成的原因和不同的性质,然后才能对其文物价值做出正确的判定。

在历史上曾经作为货币正式流通使用过的钱,或者可以把概念扩大一些,理解为:由于货币的需要而铸造的“钱”,它们是古钱的主体,古钱学家称之为“正用品”。正用品当然应该受到重视,在历代遗存的正用品中,也的确有不少属于珍贵的钱币,前面所述的纲要钱,多数都属于这样的性质。但正用品中如汉的普通“五铢”钱,唐的普通“开元通宝”钱,清的普通龙纹银元,民国的普通孙像、袁像银币等等,它们在中国货币史上都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无论从货币史还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都享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们在博物馆,特别是钱币博物馆的收藏和陈列展览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物。但是由于存世数量太多,从文物价值的角度而言,就不可能太高。

除正用品外,还有不是因为货币的需要而铸造的“钱”,如吉语钱、镇库钱、信钱、花钱、打马格钱、宫钱、瘗钱等等,古钱学家统称之为“压(厌)胜钱”,也称之为“非正用品”。这些“钱”不是货币,不能行使货币的职能,但它们的取材、形制、铸造工艺等等均和货币类同,其中的精品亦多出于政府设置的钱监,即所谓的“官炉”,所以从文化意义上讲,它们和同时代的正用品铸币是孪生兄弟,它们应该是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作为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也把它们和正用品一起收藏、一起研究。不仅中国是这样的,国外也是这样的,所以西方的钱币博物馆叫做币、章博物馆,收集、研究钱币的部门叫做币、章部。

从遗存的情况看,大部分压胜钱出于民间工艺,但其中也不乏有精美之品,尤其是官炉所铸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甚至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铸钱工艺技术,代表当时当地的铸钱风格,反映当时当地的民俗民情,所以其中也有不少文物价值较高甚至很高的珍贵之品。如:西汉窦绾墓出土的宫中行乐钱,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酒令钱;唐宋官炉铸造的打马格钱精品,充分反映了当时铸钱的工艺技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辽代“大康六年”瘗钱,既有绝对纪年,又能充分反映辽钱制作特有的风格,还能说明辽朝特有的葬俗,如此等等,都是压胜钱中的纲要钱,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正用品和非正用品只是性质和功能的区别,从文化遗存的视角来看,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在确定它们文物价值的时候,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五、官炉铸钱、地方铸钱和私铸钱的区别

官炉铸钱指的是由皇室或中央政权直属钱局(监)铸造的钱币。但在中国铸币史上,私铸的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各个历史时期,对于私铸的政策并不一样,有时候允许民间铸钱,如汉初,所谓的即山铸钱,实际是允许地方铸钱,允许私铸,当时的私铸钱可以堂而皇之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而盛唐时期,则是严禁私铸,政府几度强令禁铸,也出台了许多具体的实施办法,但私铸现象仍然没有杜绝,至今都有遗存。私铸钱自然是有利可图的,其最重要的手段便是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制造劣钱。所以私铸钱和官炉铸钱,包括地方铸钱,不仅质量不同,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工艺水平,它们之间的文物价值自然会有区别。但是,钱币的文物价值,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优劣。譬如唐会昌(841~846年)以后,允许地方铸钱,地方铸钱的质量远不如盛唐时期的开元通宝钱,史称“会昌开元”,但会昌开元钱中,有的因铸额偏少,遗存至今的数量更少,如背“永”(四川永平监之简称)字者,既是晚唐地方铸钱的一方代表,又遗存很少,所以其文物价值自然要大大高于比它精美得多、却有大量遗存的普通盛唐开元钱。又如安徽东至发现的一组“关子”铅版,经鉴定是南宋末年私印关子的伪版,尽管是一组伪版,但毕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的南宋钞版遗物,所以它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钱币的艺术魅力,只有好的品相,才能充分得到反映。普通钱币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它们多数在社会上经历过流通使用,所以要保持其全品相的很难。一般钱币体积不大,纹饰简单,如果再锈蚀严重,漫漶不清,自然也就很难体现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所以钱币的品相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文物价值。同样的钱,其中特别精美者可以作为珍贵文物保护收藏,相反,因为品相严重损坏,或许便和“珍贵”文物无缘。然而钱币品相的好坏,必须是在同类钱币中相比较而言,不是同一类的钱币,便不存在可比性,正如前面提到的盛唐开元钱和晚唐开元钱之间是无法以一个标准比较的。

七、存世数量,稀有程度的区别

钱币中既有曾在某个历史时期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过的普通钱币,至今尚有大量遗存,因此,它们的文物价值并不高,却有一定的甚至是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收藏者不需要花费多少钱财,便可以收集到历朝历代的普通钱币。但在钱币中,也不乏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同时兼备的珍稀之品,有价值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珍品、名品,也有踏破铁鞋不可寻觅的孤品。正因为钱币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它可以满足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收藏者,小到普通老百姓,包括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大到高级知识分子、巨商富贾、政府的高官要员,都有爱好、收藏钱币的,收藏者可以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渐入佳境。对于钱币的收藏,不仅在民间收藏界中数量最多,即使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中,钱币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其中作为珍贵文物入藏的钱币种类和数量也都不在少数。

物以稀为贵,这是普遍认同的观念。但钱币遗存的数量众多,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到每一种钱币,情况就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些钱币或是铸期短、发行量小;或是遇有特殊情况,只铸了样钱,没有大量发行,或者根本没有发行,便改弦易辙;或是由于战乱,还是其他种种原因,有的钱币遗存至今者,已经十分稀少,甚至成为孤品、绝品。即使是在宋钱、清钱等人们常见的遗存数量很多的钱币中,也同样会有这样的现象,同样会发现稀世的珍品,如北宋的“皇宋通宝”钱中,有一种九叠篆书体的小平钱(九叠篆书体多用于官方印玺,作为钱文,仅此一例。),“元丰通宝”钱中有一种小平隶书钱(常见的元丰钱,钱文多是行书或篆书字体。)便都是珍贵的名品。这或许就是钱币收藏和研究的魅力所在。

同是古钱,同是一个级别的名誉品,但人们关注的程度不会一样,“一刀平五千”的价值也不会一样。譬如,王莽时期铸造的刀币“一刀平五千”,制作工整,器形独特,尤其是“一刀”两字由黄金镶嵌,受到历朝文人墨客的追捧,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成为钱币收藏者青睐的热门藏品,所以它的市场价格往往会超出同类同级的其他钱币。相反,有些珍钱,虽然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不被人们认识,至使人们对它不了解、不关注,它们的市场价格也就上不去。这样类似的情况,古钱中有,机制币中有,各门类的钱币都会有,这是外界影响、社会影响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钱币的文物价值和它的市场价格往往会有偏差,不一定完全一致。

在文物收藏热高涨的时期,文物市场红火,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物价格不断走高。当文物收藏热降温,趋向低潮的时候,文物市场萧条,无人问津,文物价格也就走低。钱币作为文物的一个门类,也会受大形势的影响有所起伏。这是从宏观上讲文物价值的走势,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从微观来看,不同门类的文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受重视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社会关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就钱币而言,有时候古钱走红,过一个时期金银币受到青睐,继而纸币又走俏,即使是同一类钱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热点,这也是社会的影响、外界的作用。

总之,在确定钱币文物价值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作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不失偏差。
上一条:传统工艺与市场结合才有生机 下一条:南阳玉雕节月底开幕